【有雷】藝術的真諦?《大眼睛Big eyes》觀影心得

【有雷】藝術的真諦?《大眼睛Big eyes》觀影心得


Money create taste?



2014年由提姆·波頓執導的《大眼睛》,改編自知名美國藝術家Margaret Keane的真實故事,之前一直想看卻都錯過,終於在Netflix上找到。大家說提姆波頓在這一部片中沒有發揮他所著名的奇幻超現實風格與黑暗美學,但其實提姆波頓喜歡用誇張(或說怪誕)的方式去象徵真實世界中的情感與問題,在本片為何看不見?只因為光劇情就太誇張了,真實故事往往比電影還要可怕呢。

不過我是不喜歡提姆波頓電影的人,總覺得說話太做作浮誇就沒有味道了。


第一幕,我們看見一疊疊被機器複製出一張張本應該待在畫布上的油畫作品。


故事發生在1950年代,故事的主角Margaret帶著小女兒離開了自己的丈夫,帶著一箱自己的畫作與油彩搬到另一個城市居住。在當時50年代,「做一個單身媽媽」尚還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展開新生活後的Margaret拿著自己的作品和手稿去應徵,得到了一份繪製家具的工作,所有員工像工廠般在每個家具畫上規定好的圖樣。Margaret也去街頭的藝術市集擺攤,幫人速寫肖像畫,相比起旁邊自稱藝術家的男人用35塊販售風景畫,她一張畫只賺2塊美金,連有人殺價到1塊她也答應了,她沒想著賣畫賺錢,只要有人喜歡她的畫就夠了。

Margaret的畫作中,主角都有巨大的眼睛直視鏡頭,雙眼好像能抓住觀者。









在這個市集中她認識了一位改變她一生的男人Walter Keane,也就是在旁邊以高價販售畫作的那個畫家。Walter Keane 邀請她共進晚餐,在言談之中,Margaret的自卑與Walter的自信表露無遺。





那個年代,離開了男人的女人沒名沒姓,Margaret沒有自信的原因來自於當時的年代聽不見女性的聲音,沒有人會認真看待女性藝術家的作品,以及沒有老公的女人做的事。






(好希望在台灣畫畫也能被這樣稱讚喔)

此時Walter發揮他天生舌燦蓮花的技能,真誠的肯定了Margaret的才華,在一番甜言蜜語之下,深受感動的Margaret愛上了眼前的男人。

她感到第一次被看見。




這時法院寄來了存證信函,Margaret的前夫打算打官司奪回他的小女兒,因為沒有丈夫的女人被認為沒有能力撫養孩子。為了這緊急狀況,熱戀中的他們火速結婚了。

Walter像急流中的浮木接住了Margaret



結婚以後的Margaret像所有女人一樣沉醉在愛情中,像所有五零年代的女人一樣冠上了夫姓,並理所當然地以丈夫的姓為尊,在所有作品的右下角簽上了 Keane

Walter拿著老婆和自己的畫作四處找尋展覽或畫廊的機會,但都不被正規畫廊所接受,因為當時正火紅的是紐約畫派為主的抽象表現主義,Walter的風景畫和Margaret的人物畫作被畫廊老闆嗤之以鼻。


直到有一天Walter賣出了一張Margaret的畫,他向買家謊稱這幅作品是他畫的,而且是他看見一個貧苦的孤兒受到感動云云。Walter突然間洞察如何利用話語操縱人心,利用八卦醜聞讓展覽登上報紙,接著他的展覽與Margaretu一系列「大眼睛兒童」畫作爆紅,但是Walter全部稱是自己的畫作來販賣,並說自己的靈感來源是小時候看見經歷戰爭的兒童,每次都說地引人落淚。


然而從來沒有什麼孤兒與戰爭帶來的靈感,原作者Margaret面對觀者提問「為什麼這畫中的人有這麼大的眼睛呢?」

Margaret只說
「我只是認為眼睛能表達很多事情,眼睛是靈魂之窗」
「我常常從我的小女兒得到靈感」




Walter利用謊言賺了大錢以後說服Margaret自此把自己所有的畫都交給他販售,他稱這是一種分工合作,反正已經結婚了,他賺錢就等於她賺錢。
Margaret雖然不滿卻也答應了,畢竟眼前的鈔票和未來的美好生活都在朝她揮手。

雖然感到自己的孩子被偷走了,但一心一意相信丈夫應該是對的吧?因為所有的人都這樣說,包括教堂的神父。


善於炒作的Walter是大眾市場燦爛奪目的新寵兒,有話題、有娛樂性、作品背後故事賺人熱淚,成為美國人家喻戶曉的藝術家。他處處都嗅的到商機,不被高級畫廊所認同就開設自己的畫廊,後來開始製作販賣「複製畫」和周邊商品。他還很喜歡在畫作前拍照,擺出一副在做畫的樣子。(其實都是Margaret畫的)


-「你知道嗎我發現大家都來看我的畫,卻買不起任何一件,然而海報被索取一空,大家只是想要那張海報,讓自己與藝術有點關係,所以我們現在連海報都賣錢!」




比起Walter的光鮮亮麗與備受推崇,Margaret每天關在房間裡漫無天日的幫他繪製一幅幅「戰爭兒童」,為了隱瞞事實沒有任何朋友,連女兒也和他疏遠,日復一日只有松節油與她的畫作陪伴。

受不了這種生活的Margaret懇求丈夫還給她用自己名字發表畫作的機會,條件是她會改變一種畫風,於是Margaret在丈夫的畫廊第一次公布簽上自己名字的系列畫作,卻乏人問津。





不擅言詞的Margaret說不出吸引人的作品論述,世人只以「原來Walter夫人也會畫畫」作為總結。

最後受不了一切謊言的Margaret決定與Walter分開,再次帶著女兒到其他地方生活,窮追不捨的Walter脅迫她必須繼續寄自己的畫作給他才願意離婚。最終Margaret決定說出事實,兩人對簿公堂,Margaret勝訴。


<真實的Margaret與Amy Adams合照>



藝術作品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我總認為不需要任何論述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作品,你的創作已經幫你說完了。但是沒有Walter的那張巧嘴,Margaret可能一輩子都在畫家具。
而Walter成名後發現,只有極少數人願意購買「真正」的藝術品(真跡、原畫等),而廉價的複製品海報與周邊商品卻造成搶購,大家並不真的想收藏由藝術家一筆一畫打造的心血,卻為冰冷機器複印出來毫無原創性的複製品而瘋狂,掛在家裡、使用周邊商品、感覺自己與藝術產生了關聯。

藝術的誠實重要嗎?
事實上很多張都不是Margaret自己真正想畫的東西,而是被命令畫來打造話題的。

藝術市場難道不是與藝術本身背道而馳嗎?

留言

熱門文章